南昌規劃建設通風廊道里的城市梯度風氣象站
南昌規劃建設通風廊道里的城市梯度風氣象站
南昌居我國中東部內陸,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夏季常受穩定的副熱帶高壓控制,盛行下沉氣流,高溫天氣頻繁出現。近年,南昌由于城市擴建導致熱島效應加劇,每年7月初到8月末極為難忍。
有專家認為,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人為排放熱量、建筑物和道路蓄熱、綠地較少等原因造成的,密集的道路、建筑等能把太陽輻照熱量儲存起來,加熱城市大氣,同時城市空調、機動車等排放的熱量,進一步加熱城市大氣,造成城市平均氣溫比郊區高1℃以上,有時白天高6℃以上。氣象學上,常用城郊氣溫差值大小代表城市熱島強度。
建成5個城市梯度風氣象站
“風道就像人的經脈一樣,經脈不通,人就容易生病,城市也是這樣。”南昌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林永華介紹,據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編寫的《城市通風廊道規劃技術指南》,城市通風廊道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氣流動性、緩解熱島效應和改善人體舒適度為目的,為城區引入新鮮冷濕空氣而構建的通道。南昌也準備建設城市通風廊道。
林永華說,南昌正加緊建設通風廊道監測站,已建成的有錦江路城市梯度風氣象站、鳳凰城城市梯度風氣象站、南新黃渡城市梯度風氣象站等5個,為后期南昌市氣象局建設通量觀測系統做鋪墊。通量觀測系統是目前測定地-氣、水-氣交換最好的方法之一,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于估算陸地、湖泊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交換,對指導南昌改善局地氣候環境有重要作用。
近年來,北京、廣州、西安、南京、福州等城市都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提出過建設通風廊道。
將建通風廊道引入新鮮冷濕空氣
林永華說,南昌的通風廊道設計處于起步階段。未來劃入通風廊道的區域將嚴格控制建設規模,不會大拆大建,需合理規劃,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打通阻礙廊道連通的關鍵節點。
據介紹,城市通風廊道可分為一級通風廊道和二級通風廊道。一級通風廊道主要為贛江南昌段,連通主城區和郊區,作為清潔空氣流入主城區的主要通道;二級通風廊道主要分布在市區內,以長直公路、艾溪湖、青山湖、前湖為主,平均寬度50米至200米。另外在城市主導風的上風向,要加強生態建設,劃定諸如大型水體、綠地、生態公益林等保護區,保證清潔、涼爽、濕潤的新鮮空氣能順利通過通風廊道進入城市,既緩解城市熱島效應,又改善城市空氣質量。
根據通風廊道觀測站點布局方案,建議在各通風廊道的相交處、端口處及中段處設置觀測站點,以探究在不同主導風下通風廊道內的風環境特征,南昌擬在城郊關鍵位置等處建設通風廊道氣象觀測站。
林永華說,南昌市通風廊道氣象觀測站的觀測內容主要包括風速、風向、氣溫,觀測方法為自動采集監測。